確診前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得COVID,雖然紐西蘭每天都要一到兩萬的確診個案,但我自認為是防疫乖寶寶,能不出門就不出門,出門的話口罩一定戴好戴滿,就連疫苗第三劑也早就打好打滿,卻沒想到原來病毒離我這麼近。

事情是這樣的,在某個週末,我們參加了朋友為了小孩所舉辦的一歲生日派對,也想著趁這次把家裡的嫩嬰正式的介紹給大家,想當然在整個過程中,當然是沒戴口罩的狀態,我因要全程照顧嫩嬰,抵達後沒多久就遠離人群餵食嫩嬰去了,唯獨先生是從頭到尾待在現場。
直到活動後的第二天也就是週二,晚上先生出現喉嚨痛的症狀,那時我還以為是他貪涼冷氣吹太多,隔兩天後(週四)他的症狀並未減緩反而出現了些許頭痛,這時的我隱約覺得怪怪的,因為之前曾跟朋友討論過確診患者都會出現什麼症狀,所以就半開玩笑地說:「欸你是不是中Covid了?上禮拜剛買的試劑剛送到你要不要搓鼻孔快篩一下?」一開始先生是拒絕的,理由是我們的防疫措施都做的很好,過了幾個小時他突然想開了自己提說要做快篩檢測,結果檢測結果為陽性,他還不死心的測了第二次,結果一樣為陽性,這時他才接受自己確診的事實。
而沒有症狀的我在那天也做了快篩檢測(RAT),結果為陰性,但因為我們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,所以不管我是否為陽性,依照目前紐西蘭最新的隔離規定是一人確診全戶隔離,所以我們全家要一起自主隔離!
在確定先生為陽性結果後,我們立馬聯絡生日派對的舉辦人,通過電話後才發現原來已經有人早就有因為出現症狀做了快篩確診,而其他人也陸續測出陽性反應,然而我們誰也沒有怪誰(be kind)只是互相關心大家身體是否安好。
而我,到了週六出現喉嚨乾痛的情況,心想大概八九不離十的也中獎了,快篩試劑弄完不到十秒,兩條線出現了,一點也不意外的確診了。反倒是嫩嬰因年紀太小,只有幾個月大,與醫生聯絡過後醫生表示不建議她做快篩檢測,只讓我們觀察她是否有呼吸困難發紺等症狀,幸運的她在這幾天只有出現更黏人,喜歡人家抱著她睡覺,於是這幾天我一方面忍受著不適症狀,一方面還要抱著她在沙發睡覺,除了這些她沒有出現任何症狀,不過當天的其他小朋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,他們年紀約落在兩歲到十二歲之間,一開始是出現發燒最高在38.5度左右(這時快篩為陰性),接著出現流鼻水的症狀(這時快篩才呈陽性)然後慢慢痊癒。
自主隔離時我們夫妻出現的症狀很類似,分別有喉嚨乾痛、頭痛、腰痠背痛、流鼻水、咳嗽,其中又已喉嚨乾痛、流鼻水與咳嗽三種症狀持續最久、這中間我們吃過一次Panadol (普拿疼)、三天的川貝枇杷膏以及無數顆的高劑量維他命C,就這樣一直到症狀慢慢消失,因沒有出現任何危及生命的症狀,所以我們沒有特別去看GP(家庭醫生)或就醫,從症狀出現到結束約五天的時間,我在第五天的時候因好奇有自己做快篩檢測,這時是呈現陰性。
自主隔離的這幾天跟我們平常的生活沒什麼兩樣,依舊在家工作,只是把平常到超市採買的習慣改為線上購物,吃吃喝喝都照常,而恢復後目前也沒有出現味覺上的改變。
在紐西蘭確定快篩陽性後,需要到衛生署網站填寫資料做自主通報,之後會收到簡訊通知需要做自主隔離,接著家庭醫生會透過電話關心你是否安好,詢問症狀以及是否需要就醫等等,像我們都是輕微症狀,所以不需要特別就醫,連開藥都不需要。
另外順便分享一下,在紐西蘭只要出現疑似症狀即可透過網站申請免費快篩,申請完畢後會收到一封簡訊,拿著簡訊到離家最近的得來速快篩站領取即可,從進去到出來不到五秒就可以領到快篩,完全不需要下車,所以也不用擔心有傳染給其他人的問題。
在分享這篇文章時,我們都已症狀痊癒並完成自主隔離,目前在紐西蘭若是快篩陽性,只需要自主隔離七天後加上無任何症狀即可解除隔離,不需要檢驗至呈陰性。
此文同步發表於牧羊女紐西蘭奇幻之旅粉絲專頁。